首頁 >> 資訊 >

太陽像火一樣燃燒

2022-08-29 21:56:17 來源: 用戶: 

關(guān)于太陽像火一樣燃燒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原文:白頭灶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旁。

2、走出門前炎日里,偷閑一刻是乘涼。

3、解析:今屬江蘇東臺縣的東淘又名安豐場,是一塊僻處東海之濱的荒寒之地,除非專題研討中國鹽務史,這塊土地被世人遺忘已久。

4、然在明清兩代,作為中國沿海最大的鹽場之一,此處匯集著大批的徽州鹽商,治生致富,豪貴甲于王侯,同時也匯聚著更多衣不蔽體、食難果腹的鹽民。

5、吳嘉紀長期生活在這群“灶戶”中間,對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極其了解,且感同身受,他的詩集中有大量鹽民生涯的真實記錄,讀之令人酸鼻。

6、這篇《絕句》就以它特有的藝術(shù)處理手段給讀者帶來了震心撼魄的沖擊力。

7、起句“白頭灶戶低草房”直入主題,交代抒情主角與背景。

8、“低草房”是刻寫鹽民惡劣的勞作環(huán)境,不可能有爭議。

9、“白頭灶戶”四字卻歷來有兩種解釋。

10、其一認為此“灶戶”年事已高,按孟子“班白者不負戴于道路”(《孟子.梁惠王上》)的社會理想,這般年紀的人已不應該再從事煮鹽的重體力勞動了,可他卻還在“低草房”中辛苦勞碌。

11、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世不就可以窺見了么?另一種則認為此“灶戶”年紀并不大,是日復一日的艱難勞苦使他“蒲柳早衰”、“未老頭先白”的。

12、我以為這兩解均可通,力度也仿佛。

13、“低草房”已足令人窒息,然而鹽民在此從事的工作卻是“六月煎鹽烈火旁”!六月炎威已為常人所不可忍,所謂“農(nóng)夫心內(nèi)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的時節(jié)是也。

14、“煎鹽烈火旁”又該是怎樣的一種不堪?于是“白頭灶戶”終于忍不得這種酷熱折磨了,他只好“走出門前炎日里,偷閑一刻是乘涼”。

15、在“炎日”下乘涼,這真是怵目驚心的一筆!似火驕陽在此刻的鹽民眼中看來竟清朗無比,甚至還能帶來絲絲涼意,“低草房”中的生涯況味也就無須說,實際上也是不忍說的了。

16、還需留意“偷閑一刻”四字:倘或能長久留在驕陽下“享受”這種“清涼”也就罷了,可“煎鹽”是自己生命所系,豈可怠忽?只能長嘆一聲,馬上就要回到“烈火旁”去了。

17、“偷閑一刻”,此四字正提醒著讀者鹽民們“總在忙碌”的苦痛和煎熬。

18、此詩為人稱道的主要是白描手法出神入化的運用,這應從兩個層次來理解。

19、首先,這是作者直面人生的“記史”觀念的產(chǎn)物。

20、記史,并不限于山崩海裂的劇變之記錄,作者以自然純真的“天籟”(林昌彝《海天琴思錄》贊吳嘉紀語)之筆記下的更應該是歷史的真相。

21、其次,作者之白描并不等同于直抒胸臆,他的沉郁怨怒之情其實是緊裹在婉曲的藝術(shù)處理中的。

22、在三四句的“詩眼”部分,詩人不正面寫“汗如雨下”一類“煽情”語,但鹽民的異常艱辛自在文字之外,想象之中。

23、方之繪畫,這是高妙的“留白”手法的運用;方之武學,這又近乎內(nèi)功中的“綿里藏針”了。

24、原文: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25、農(nóng)夫心內(nèi)如湯煮,樓上王孫把扇搖。

26、解析:《智取生辰綱》一節(jié)中白勝唱了一首山歌:這首歌精辟地概括了北宋末年地主階級與農(nóng)民之間深刻對立的狀況。

27、陳獨秀認為此歌道出了《水滸傳》的主旨,看來不無道理。

28、理解了這一點才會從書中“官軍捉強盜”的打打殺殺的情節(jié)中解脫出來,把眼光投向廣闊的社會生活。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guān)。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分享:
最新文章
大家愛看
頻道推薦
站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