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卷起的塵埃為海洋食物鏈底層的生物提供了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如果沒有這些礦物質云中隨處可見的鐵元素,海洋浮游植物將很難繁衍生息。
根據(jù)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塵埃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飛行距離越遠,其中的鐵就越多地轉化為下方生物圈容易吸收的形式。
“運輸?shù)蔫F似乎刺激了生物過程,就像鐵肥對海洋和大陸生命的影響一樣,”生物地球化學家蒂莫西·萊昂斯說。“這項研究是一個概念驗證,證實了含鐵塵??梢詫h離其來源地的生命產(chǎn)生重大影響。”
來自北非的荒漠沙塵是地球上最大的懸浮顆粒物來源。每年,風會將大約8 億噸沙塵吹向西方,一直吹到美洲,同時還攜帶著從沙漠裸露表面沖刷出來的鐵同位素。
這種金屬在將大氣中的碳固定到有機分子中的生化途徑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鐵對生命至關重要,但它的供應量有限,這意味著這種營養(yǎng)物質的分布決定了地球上生命的大部分分布。
并非所有形式的鐵都易于生物體利用。大氣條件可能會對最終沉積在海洋表面的鐵元素產(chǎn)生巨大影響。
萊昂斯解釋說:“到達亞馬遜盆地和巴哈馬群島等地區(qū)的塵??赡芎刑貏e易溶解且可供生命利用的鐵,因為這些地區(qū)距離北非很遠,因此受大氣化學過程的影響時間更長。”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