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由大腦大動脈阻塞引起的某種中風的最佳治療方法一直存在爭議。一項新的薈萃分析發(fā)現(xiàn),患有這種中風的人可以在癥狀開始后四個半小時內接受治療,如果同時使用血栓破壞藥物和物理清除凝塊進行治療,則中風后的情況可能會更好,與僅物理移除相比。該研究發(fā)表在 2022 年 2 月 16 日的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醫(yī)學期刊《神經病學》在線期刊上。結合這兩種療法,稱為橋接療法,與一個人在中風后生存和獨立生活的機會增加有關。
最常見的中風類型是缺血性中風,發(fā)生在向大腦供血的血管被阻塞時。當阻塞在大動脈中時,稱為大血管閉塞中風。本研究檢查的前循環(huán)大血管閉塞發(fā)生在大腦前部,是成人殘疾的主要原因。
兩步橋接療法包括:靜脈溶栓、注射抗凝藥物;和機械血栓切除術,這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通過小切口去除血栓。
薈萃分析作者加布里埃拉·特里凡說:“對于患有這種中風的人,我們的分析表明,與僅物理去除凝塊的人相比,使用血栓破壞藥物治療與物理去除可能會帶來更好的結果,”醫(yī)學博士,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和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成員。“我們發(fā)現(xiàn),橋接療法也與中風后更強勁的血流返回大腦的機會更大有關,反過來,中風后人們的功能獨立性也更好。”
對于薈萃分析,研究人員查看了 41 項研究,涉及 14,885 名平均年齡為 70 歲的大血管閉塞中風患者。其中,8,238 人接受了橋接治療,6,647 人僅接受了血栓清除治療。藥物阿替普酶用于血栓破壞治療。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接受過橋接療法的人在三個月后能夠獨立生活的幾率要高出 29%。Trifan 說,這意味著每 1,000 人中預計將有 62 人能夠通過橋接療法獨立生活,而不是僅去除凝塊。與單獨進行血栓清除的人相比,接受橋接治療的人血液流回受中風影響的大腦部位的幾率也高出 24%,這意味著每 1000 人中預計會增加 34 人。
與單獨進行血栓清除的人相比,接受過橋接治療的人在中風后 90 天死亡的幾率也降低了 31%。Trifan 說,這將轉化為每 1000 人中預期的死亡人數(shù)減少 59 人。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