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RIKEN 綜合醫(yī)學中心 (IMS) 的國際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大型病例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攜帶某些胃癌遺傳風險因素的人如果也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項發(fā)表在《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的研究可能有助于開發(fā)用于治療胃癌的定制基因組藥物。
胃癌是全球第癌癥死亡原因,同時具有環(huán)境和遺傳風險因素。在環(huán)境方面,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由于東亞幽門螺桿菌毒力高,日本等國家胃癌發(fā)病率較高。在遺傳學上,雖然遺傳基因變異是我們擁有不同顏色的眼睛并且作為個體獨一無二的原因,但有時基因變異與疾病風險有關。例如,攜帶 CDH1 基因的某種遺傳性致病變異的個體患胃癌的風險增加。
檢測致病變異的存在現(xiàn)在是為癌癥預防、監(jiān)測和治療選擇而采取的幾項措施之一。然而,由于缺乏大規(guī)模的病例對照研究,并且現(xiàn)有的研究尚未評估當致病變異與幽門螺桿菌等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時胃癌風險如何變化,目前尚不清楚實際的臨床措施是什么采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因此在一項針對日本人的大型病例對照研究中評估了患胃癌的風險,考慮他們是否是致病變異的攜帶者以及他們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由 RIKEN IMS 的 Yukihide Momozawa 和愛知癌癥中心的 Keitaro Matsuo 領導的聯(lián)合團隊使用最初由 RIKEN 開發(fā)的基因組分析方法,分析了來自 11,000 多名胃癌患者和 44,000 名未患癌癥患者的 DNA 樣本中與遺傳相關的 27 個基因腫瘤。他們的分析確定了九個與胃癌風險高度相關的基因。
接下來,研究人員分析了九個基因中的致病變異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病史之間的相互作用。首先,他們發(fā)現(xiàn)當致病性變異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結合時,患胃癌的風險顯著高于單獨存在任何一種因素時。在這九個基因中,有四個特別令人感興趣,因為它們編碼通常有助于修復受損 DNA 的蛋白質。第一作者 Yoshiaki Usui 認為這些致病變異加劇了幽門螺桿菌感染造成的損害。“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導致癌癥,因為它會促進 DNA 雙鏈斷裂并破壞胃細胞 DNA 的穩(wěn)定性,”臼井解釋道。“將其與阻止正常損傷修復的遺傳變異相結合,似乎會大大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率很高,而且根除已被證明很困難,因此篩查致病變異有助于確定哪些人應該優(yōu)先進行干預??偟膩碚f,通過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并根除它來降低患胃癌的風險仍然是每個人的當務之急,無論他們是否攜帶致病變異。“對于臨床實踐,我們必須確定根除幽門螺桿菌實際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預防作用,或者何時應該考慮根除,”Matsuo 說。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